《桃花源記》教我們創業行銷的市場進入策略與市場成長策略

《桃花源記》教我們創業行銷的市場進入策略與市場成長策略

「我要/我剛創業,行銷該怎麼做?」這個創業者的問題跟職場工作者的問題「我被指派負責新事業,行銷該怎麼下手?」一樣。我的建議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:「初極狹, 豁然開朗!」(2024/02/24 更新)

一、先求進入市場,再求市場成長

「初極狹, 豁然開朗!」 就是市場和產品先窄後廣!

「先窄後廣」是兩階段的策略佈局。「窄」是市場進入策略,「廣」是市場成長策略。如同棒球比賽,一定是先求上壘(進入市場),再求得分(市場成長)。

新事業的成敗就從聚焦市場和產品的「窄」策略開始。靠「窄」成功的事業或品牌,族繁不及備載:

進入市場策略案例1:Under Armour

超越Adidas成為全美第二大的運動品牌,成立初期專注專業運動員(市場)排汗運動衣(產品)的利基市場。

Under Armour從利基市場切入
Under Armour從利基市場切入
(Wikimedia Commons by Windmemories,CC BY-SA 4.0 DEED )

進入市場策略案例2:ZICO

2013年被可口可樂併購的美國椰子水品牌,在2004成立之初則鎖定熱瑜伽教室的消費者。

進入市場策略案例3:想享學

鴻海創投相中的線上教學影音平台, 當初也迷信江湖傳說「每個人都是我的客戶」,導致提案一直被打槍直到聚焦在「25~45歲,想學習東方文化課程的客群」才被接納。鴻海創投對新創事業的要求也是「窄」! 

二、市場「窄」化

「窄」要怎麼做?運用行銷學必學的STP

先從S(Segmentation, 找出市場區隔)和T(Targeting, 銷定目標市場)這兩步驟選出進入市場初期必須聚焦的單一目標市場,再為這個目標市場找定位(Positioning)。

建議閱讀

什麼是STP?怎麼做?一次搞懂市場區隔、目標市場、市場定位

三、產品「窄」化

接著再根據定位去設計單一產品或產品線以及配套的行銷戰術組合(即訂價、通路、推廣與服務等行銷7P)。

四、由「窄」到「廣」

一旦產品銷售明顯大幅攀升,這表示已經在市場上站穩,準備進入成長期,也就是該由「窄」切換到「廣」了。你可以思考市場廣化和產品廣化兩個方向:

市場廣化

開發新市場,即新客群、產品新應用或新地域。

產品廣化

開發新產品,由點到線,單一產品擴張成產品線,再延伸產品線到其他品項為多產品線。

事實上,市場廣化和產品廣化都是安夫索矩陣的四大成長策略範疇。市場廣化是安索夫矩陣的市場開發策略,產品廣化則是產品開發策略。

五、結論

「先窄後廣」的經營策略其實跟傑佛瑞‧摩爾(Geoffrey A. Moore)在《跨越鴻溝》(Crossing the Chasm)書中提出「鴻溝理論」的「保齡球道」策略(The Bowling Alley)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傑佛瑞‧摩爾認為,想要保齡球瓶全倒,必先擊倒第一根球瓶(進入市場),接著再讓第一根球瓶以連鎖效應往後擊倒第二排球瓶(市場成長),以此類推,最後便能獲得全倒。

鴻溝理論的「保齡球道」策略
鴻溝理論的「保齡球道」策略 (圖:Pexels)

首圖來源:Wikimedia Commons – Public Domain

生成式AI行銷企劃術
B2B海外市場開發術